[不重覆一個成功的自己]
人到熟年,面對一大誘惑.曾經有那一點點成就,容易不捨得那一條「成功方程式」,不敢大刀闊斧放棄過去work的那一套,重新探索其他可能.那是可以體諒的.中年有一種累,若不auto pilot,走每一步還要試新野,不只累死,也可能要面對輸.
很多人知道「短暫的婚姻」Viu TV這套劇.我的(已婚)朋友很喜歡,由陳奕迅擔正,女主角甜美.我對這類講男女情愛的題材,興趣一般,一直沒看.直至因為要訪問電視劇的編劇莊梅岩才因research需要看完.
了解了底蘊,就覺得有趣.莊梅岩一直是舞台劇編劇,她很清楚媒體之間的巨大差距.舞台劇變成電影,不是打開攝錄機拍着舞台就得.根本是另一套語言,不同節奏,不同觀賞體驗.
我認為,要把「短暫的婚姻」由原創的電視版搬回舞台,要比重新寫過一個劇,挑戰更大.並不是電視劇收得,照板煮碗翻炒放上台,就會有觀眾入場.至少我不會.
又咁講,即使團隊知道,他們在做另一個製作,但觀眾的期望,像一個巨大的萬有引力,不斷把兩個製作比較,會為團隊產生壓力.散場時,我聽到背後一位女觀眾說:「電視劇版的女主角靚啲.」我心裡反了一個白眼,但明白這是殘酷的現實.
因為早前替港台訪問莊梅岩,之後曾經跟她詳談過創作是甚麼.我跟她說:「妳做的劇,套套不同,有啲陰深,有啲溫馨,有啲荒誕.我喜歡創作人專登抹走之前受歡迎的方程式.」
我跟莊梅岩說,自己基於個人口味問題,對短暫的婚姻電視版的一些看法.「我不喜歡劇情太美好,到了出現人性陰暗面出現,我才開始覺得好看.」她好像心理分析師,彎起眼睛,直接說:「妳個人好Dark,中意暗黑的東西.」我說:「或許是,電視劇裡早段的純愛世界,唔太啱我.」莊梅岩輕輕提過,「或許妳會喜歡舞台版」我問,為甚麼?更暗黑嗎?
她當時透露了,她喜歡的一個角色,女主角那位失婚的閨密.電視版篇幅較少,舞台版會寫得更深.昨晚舞台劇版第一場opening, 我懷着期望入場,果然,由蝦頭演活的角色,讓我覺得很喜歡.舞台劇的四個角色,比例平均,更交錯互動.
我一邊看,心裡就泛起強烈的感覺:「這班人厲害.抹去了電視劇成功的模式,近似重新由零開始,再建立一套新的系統.」很快,我不會拿它和電視比較,因為,我已經被吸入舞台的空間.
這套舞台製作,不只談情談婚姻.更談香港家長生活的荒誕,談生兒育女之後為人父母的,能否還好好管理自己的情感世界,談成年人之間的友誼和情義.直至一幕,看到舞台上演員之間格劍式的節奏,爆發的情感,全場觀眾屏息靜氣.
串連電視和舞台版的,是同一個主題,一些熟悉的場景和對白,偶爾像影子一樣冒出來,但觀賞經驗是全新的.它不是電視版的再現,這套舞台劇有自己的一個生命.
莊梅岩在場刊寫道:「來到舞台劇,一樣的故事,不一樣的命題,這次我最想說的,不是人生的不測,而是人在面對不幸時的堅毅和強大. 我們都曾經痛苦、失望、害怕、憤怒,但是為了所愛之人,我們掙扎著活下來,我們在悲傷中從新學習.我們自己活在有缺陷的世界,但是盡力圖滿所愛之人的生命.我們可笑,但我們也很偉大.」
即使我學習不了愛的真諦.至少我見證到,有一群這樣的制作人,願意告別香港流行文化界最大的引誘,沒有把work的東西重覆又重覆,他們是願意撇脫告別過去成功的模式,重新建立.